《阅微草堂笔记》部分译注(十三) 作者:韩希明教授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15-03-19浏览次数:1183

交河王洪绪言:高川刘某,住屋七楹,自居中三楹,东厢二楹。以妻殁无葬地,停柩其中;西厢二楹,幼子与其妹居之。一夕,闻儿啼甚急,而不闻妹语。疑其在灶屋未归,从窗罅视已熄灯否,月明之下,见黑烟一道,蜿蜒从东厢户下出,萦绕西厢窗下,久之不去。迨妹醒拊儿,黑烟乃冉冉敛入东厢去。心知妻之魂也。自后每月夜闻儿啼,潜起窥视,所见皆然。以语其妹,妹为之感泣。悲哉,父母之心,死尚不忘其子乎!人子追念其父母,能如是否乎?

【译文】

交河的王洪绪说,高川的刘某,有七间住房,自己住中间三间,东厢房两间。因为妻子死后还没有坟地,停放着亡妻的棺木;西厢房两间,是妹妹带着刘某的小儿子住着。一天晚上,他听到小孩啼哭得很急,却听不到妹妹说话,他怀疑妹妹在厨房没有回来,就从窗缝中看看西厢房熄灯了没有。在月光下,他看见有一道黑烟,从东厢房门下面蜿蜒飘出,到西厢房的窗户下面,盘来盘去,很久都不离去。等到妹妹醒来,抚慰小儿子,那道黑烟才慢慢地退回东厢房。刘某知道这是妻子的魂。从此以后,每次夜里听到孩子啼哭,刘某都偷偷爬起来观察,见到的情形都是这样。刘某告诉了妹妹,妹妹感动得哭起来。可怜啊,父母之心,死后还不忘记孩子啊!做子女的追念父母,能像这样吗?

 

先师桂林吕公闇斋言:其乡有官邑令者,莅任之日,梦其房师某公,容色憔悴,若重有忧者。邑令蹷然迎拜曰:“旅榇1未归,是诸弟子之过也。然念之未敢忘。今幸托荫得一官,将拮据营窀穸2矣。”盖某公卒于戍所,尚浮厝僧院也。某公曰:“甚善。然归我之骨,不如归我之魂。子知我骨在滇南,不知我魂羁于此也。我初为邑令,有试垦汙莱3者,吾误报升科。诉者纷纷,吾心知其词直,而恐干吏议,百计回护,使不得申,遂至今为民累。土神诉于东岳,岳神谓事由疏舛,虽无自利之心,然恐以检举妨迁擢,则其罪与自利等。牒摄吾魂,羁留于此,待此浮粮减免,然后得归。困苦饥寒,所不忍道。回思一时爵禄,所得几何?而业海茫茫,竟杳无崖岸,诚不胜泣血椎心。今幸子来官此,倘念平生知遇,为吁请蠲4除,则我得重入转轮,脱离鬼趣。虽生前遗蜕5,委诸蝼蚁,亦非所憾矣。”邑令检视旧牍,果有此事。后为宛转请豁。又恍惚梦其来别云。

【注释】

1. 旅榇(chèn客死他乡者的灵柩。

2. 窀(zhūn穸(:墓穴;埋葬。

3. 汙莱:荒地。

4. 蠲(juān):除去,免除。

5. 遗蜕:指尸体;蜕,蝉或蛇等脱下来的皮。

【译文】

先师桂林人吕闇斋先生说,他的家乡有人当了县令,上任那天,夜里梦见自己科举考试的房师某先生。某先生面容憔悴,好像有很深的忧虑。县令悲切地急忙迎上前去拜见说:“您的遗体寄居在外,是我们这些弟子们的过错。但是我心里总惦念着这件事,并没有忘记。如今托您的福得了一官半职,正想方设法在筹备安葬。”原来这位某先生死在贬所,遗体还寄存在庙里。某先生说:“这很好。但是,与其归葬我的骸骨,不如让我的灵魂有所归属。你只知道我的遗体在滇南,却不知道我的灵魂还被拘留在这里。当年,我曾在这里当县令,有老百姓试着开垦洼地荒山,我错误当成熟地上报,照章收纳赋税。百姓纷纷写状子上告,我明知他们有理,却又怕舆论对我不利,就千方百计阻挠,让他们申诉无效,直到现在,新开荒田地上的赋税,仍然是百姓沉重的负担。土地爷报告了东岳神,东岳神认为这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虽然并非出于自私,但因为担心被检举影响升迁,那么罪行和自私自利是一样的。因此把我的灵魂拘留在此,要等租税免除了,才能回去。所受饥寒困苦,我也不忍心再说了。回想起来,生前一时的官位俸禄,究竟又得到了多少好处?可是造下的冤孽,竟像茫茫大海,见不到岸边,实在令人痛苦万分。今天幸好你来这里任官,倘若你念着我的知遇之情,能呼吁免除不合理的租税,那么我就可以重新进入转轮,脱离鬼界。我的遗体就是去喂蚂蚁,我也毫无怨言。”县令翻阅旧时卷宗,果然有这件事。他通过各种渠道请求废除之后,恍惚又梦见那位先生来说是告别了。

 

交河及方言曰:“说鬼者多诞,然亦有理似可信者。雍正乙卯1七月,泊舟静海之南。微月朦胧,散步岸上,见二人坐柳下对谈。试往就之,亦欣然延坐。谛听所说,乃皆幽冥事。疑其为鬼,瑟缩欲遁。二人止之曰:‘君勿讶,我等非鬼:一走无常,一视鬼者也。’问:‘何以能视鬼?’曰:‘生而如是,莫知所以然。’又问:‘何以走无常?’曰:‘梦寝中忽被拘役,亦莫知所以然也。’共话至二鼓,大抵缕陈报应。因问:‘冥司以儒理断狱耶?以佛理断狱耶?’视鬼者曰:‘吾能见鬼,而不能与鬼语,不知此事。’走无常曰:‘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公是公非,幽明一理,何分儒与佛乎?’其说平易,竟不类巫觋2语也。”

【注释】

1. 雍正乙卯:雍正十三年(1735)。

2. 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后亦泛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巫师。

【译文】

交河人及方言说,关于鬼的传说,大多荒诞不经,但是也有让人觉得可信的。雍正乙卯年七月,我的船靠边停泊在静海以南。月色朦胧,我上岸散步,看见有两人坐在柳树下聊天。我试探着走近他们,他们热情地让我坐。我仔细听了一会儿,他们讲的全是阴曹地府的事儿。我以为他们是鬼,想转身逃走。那两个人拦住我说:“别害怕,我们俩不是鬼,一个是走无常,一个能看见鬼。”我问:“怎么能看见鬼呢?”对方回答:“生来就这样,我也说不上为什么。”我又问:“怎么当上走无常的?”回答说:“在梦里突然被捉去担当这个差事,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聊到二更天,说的大都是因果报应的事。我又问:“阴曹断案是以儒理为根据,还是以佛理为根据?”能看见鬼的人说:“我能看见鬼,但是不能和鬼说话,所以不知道这事。”走无常说:“你不必问这个问题,只要问问自己就行了。能做到问心无愧,就是阴间法律认为的善;问心有愧,就是阴间法律认定的恶。大是大非,阳间阴间同一个道理,何必分儒和佛呢?”他们说的道理通俗易懂,不像巫师说的话。

 

里有视鬼者曰:“鬼亦恒憧憧扰扰,若有所营,但不知所营何事;亦有喜怒哀乐,但不知其何由。大抵鬼与鬼竞,亦如人与人竞耳。然微阴不足敌盛阳,故莫不畏人。其不畏人者,一由人据所居,鬼刺促不安,故现变相驱之去;一由祟人求祭享;一由桀骜倔强,戾气未消。如人世无赖,横行为暴,皆遇气旺者避,遇运蹇者乃敢侵。或有冤魂厉魄,得请于神,报复以申积恨者,不在此数。若夫欲心所感,淫鬼应之,杀心所感,厉鬼应之,愤心所感,怨鬼应之,则皆由其人之自召,更不在此数矣。我尝清明上冢,见游女踏青,其妖媚弄姿者,诸鬼随之嬉笑;其幽闲贞静者,左右无一鬼。又尝见学宫有数鬼,教谕鲍先生出(先生讳梓,南宫人,官献县教谕。载县志《循吏传》),则瑟缩伏草间;训导某先生出,则跳掷自如。然则鬼之敢侮与否,尤视乎其人哉!”

【译文】

我们家乡有个能看到鬼的人说,鬼也总是忙忙碌碌、心乱神疲,仿佛在忙着什么,但是我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事;也有喜怒哀乐,但是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大概鬼与鬼竞争,也和人与人竞争一样。不过,微弱的阴气不能抵挡旺盛的阳气,所以没有不怕人的鬼。那些不怕人的鬼,一是人占领了鬼住的地方,刺激得鬼日夜不安,因而作出怪样子,把人赶出去;一是骚扰人们以求祭祀;一是强横刚烈的鬼魂,凶暴的之气还没有消散。就像人世间的流氓无赖,横行霸道,他们的鬼魂碰上阳气旺盛的人就躲避,遇到时运困顿的人才敢欺侮。另外有些冤魂恶鬼,得到神的批准,向某人报复,发泄心中的愤怨,就不在这个范围内了。人们有淫欲愿望,就有淫鬼去回应;有凶杀的愿望,就有恶鬼去回应;有怨恨的心思,就有怨鬼去回应。都是因为那些人自己找来的,更不在这个范围内了。我曾经在清明时上坟,看到出来春游的女人,那些妖媚的搔首弄姿,鬼就跟着她们玩耍嘻笑;那些端庄稳重的,旁边一个鬼也没有。又曾经看到学宫里有几个鬼,教谕鲍先生出来的时候(先生名梓,南宫县人,担任献县的教谕,事迹记载在县志的《循史传》中),鬼就躲在草丛中发抖;训导某先生出来的时候,鬼就自由自在地蹦蹦跳跳。所以,鬼敢不敢欺侮人,关键是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了。

 

侍姬之母沈媪言:盐山有刘某者,患癃闭1,百药不验。一夕,梦神语曰:“铜头煅灰,酒服之,即通。”问:“铜头何物?”曰:“汝辈所谓蝼蛄也。”试之果愈。余谓此湿热蕴结,以湿热攻湿热,借其窜利下行之性耳。若州都之官2,气不能化,则求之于本原,非此物所能导也。

【注释】

1. 癃(lóng闭: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2. 州都之官:这里指膀胱。

【译文】

我侍妾的母亲沈老太太说,盐山县有个刘某人,得了癃闭症,小便不通,吃了许多药都治不好。一天夜晚,他梦见神对他说:“将铜头煅成灰,用酒服下去,小便就通了。”他问:“铜头是什么?”神说:“就是你们所说的蝼蛄啊。”刘某人照方试用,果然痊愈了。我认为刘某的病是湿热蕴结,以湿热攻湿热,借用了药性利于攻下罢了。如果这种毛病生在膀胱,郁结的湿气不能通畅,就要寻求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这种东西能导引的。

 

梁铁幢副宪言:有夜行者,于林边见一物,似人非人,蠢蠢然摸索而行。叱之不应,知为精魅,拾瓦石击之。其物化为黑烟,缩入林内,啾啾作声曰:“我缘宿业,堕饿鬼道中,既瞽且聋,艰苦万状。公何忍复相逼?”乃委之而去。余《滦阳消夏录》中,记王菊庄所言女鬼以巧于谗构受哑报,此鬼受聋瞽报,其聪明过甚者乎?

【译文】

都察院右都御史梁铁幢说,有个走夜路的人,在竹林边看见一个怪物,样子像人又不是人,行动很笨,摸索着往前走。大声呵斥它,也没什么反应。他知道是个鬼怪,拾起砖头瓦片打过去。鬼怪化作一团黑烟,缩进竹林,发出啾啾的声音说:“我因为造了孽,堕身饿鬼道中。现在又瞎又聋,苦不堪言。您怎么忍心再逼我呢?”这人丢下鬼走了。我在《滦阳消夏录》中,记叙王菊庄讲的女鬼因为喜欢编排别人的坏话,结果遭到报应成了哑鬼。这个鬼遭受报应又聋又瞎,大概是生前聪明过分了吧?

 

先师汪文端公言:有欲谋害异党者,苦无善计。有黠者密侦知之,阴裹药以献,曰:“此药入腹即死,然死时情状,与病卒无异;虽蒸骨1验之,亦与病卒无异也。”其人大喜,留之饮。归则以是夕卒矣。盖先以其药饵之,为灭口计矣。公因太息曰:“献药者杀人以媚人,而先自杀也。用其药者,先杀人以灭口,而口终不可灭也。纷纷机械何为乎?”张樊川前辈时在座,因言有好娈童者,悦一宦家子。度无可得理,阴属所爱姬托媒妪招之,约会于别墅,将执而胁污焉。届期,闻已至,疾往掩搏。突失足堕荷塘板桥下,几于灭顶。喧呼掖出,则宦家子已遁,姬已鬓乱钗横矣。盖是子美秀甚,姬亦悦之故也。后无故开阁放此姬,婢妪乃稍泄其事。阴谋者鬼神所忌,殆不虚矣。

【注释】

1. 蒸骨:旧时用酒醋蒸熏骨骼以定死因的验尸方法。

【译文】

我的老师汪文端先生说,有个人设计害死他的对头,苦于没有好办法。有个狡猾的人了解了他的想法,暗地里揣着毒药献给他,说:“这种药一下肚就死,死的情状与病死的没什么两样,即使用蒸骨法检查也与病死的一样。”这个人非常高兴,就留献药人喝酒。献药人回去,当天晚上就死了。原来这个人用毒药毒死了献药人,为的是杀人灭口。王文端先生叹息道:“献药人想要帮着杀人拍马屁,结果先遭杀身之祸;预谋杀人的人先杀人灭口,但却做不到永远封住别人的口。他们纷纷扰扰挖空心思想害人,为的是什么呢?”前辈张樊川当时也在座,说,有个专门喜爱玩弄男童的人,看上了一个官员的子弟。又没有办法弄到手,就暗中吩咐自己最喜欢的姬妾,让她派媒婆去找官员子弟,说好在别墅幽会,到时用威胁手段奸污他。时间到了,这个人听到官员子弟已经去了别墅,就急忙赶去。路上突然跌了一跤,失足掉进了荷塘的板桥下,差点儿淹死。待众人闹闹嚷嚷把他救上来,那个少年已经跑了。别墅里那个爱姬却是披头散发了。原来那个少年清秀俊美,这个姬妾也喜欢上了他。后来,这人无缘无故把那姬妾赶了出去,手下的丫头和老妈子才悄悄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善于耍弄诡计,玩弄阴谋的人,连鬼神也厌恶忌恨,实在是一点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