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部分译注(一) 作者:韩希明教授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15-03-13浏览次数:1171

余再掌乌台,每有法司会谳事,故寓直西苑之日多。借得袁氏婿数楹,榜曰:“槐西老屋”。公余退食,辄憩息其间。距城数十里,自僚属白事外,宾客殊稀。昼长多暇,晏坐而已。旧有《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二书,为书肆所刊刻。缘是友朋聚集,多以异闻相告。因置一册于是地,遇轮直则忆而杂书之,非轮直之日则已。其不能尽忆则亦已。岁月骎1寻,不觉又得四卷,孙树馨录为一帙,题日《槐西杂志》,其体例则犹之前二书耳。自今以往,或竟懒而辍笔欤,则以为《挥麈》2之三录可也:或老不能闲,又有所缀欤,则以为《夷坚》3之丙志亦可也。壬子4六月,观弈道人识。

【注释】

1. 骎(q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2. 《挥麈》:《挥麈录》,笔记。宋代王明清作。二十卷。主要记述两宋典章制度、文人士大夫轶闻,兼及诗文碑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3. 《夷坚》:《夷坚志》,南宋笔记小说集。全书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顺序编次。著成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今仅存二百零六卷。

4. 壬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

【译文】

我再次担任了御史台这个官职,由于经常遇到一些案件需要聚在一起研究审理,所以,我住在西宛的时间要多一些。后来,又借了袁家女婿家的几间屋子,匾额题为“槐西老屋”。工作结束后,我就到老屋里吃饭、休息。这里离京城有几十里地,除了所属官员到这里回禀公事以外,其他宾客就很少了。夏日,白天很长,有很多富裕时间,我经常静悄悄坐着消磨时光。我过去写的《滦阳消夏录》和《如是我闻》两卷书,已经被书店刊印成册。由于亲朋好友经常聚到一起,谈论一些异闻轶事,聊以消遣,所以,就在这里放了一个记事本。每当轮到值班的时候,就回忆大家谈论过的事情,并信笔记录下来。如果不值班,就暂时搁笔。有些事情回忆不起来,也就算了。岁月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又写了四卷。孙子树馨抄录成一册,书名叫作《槐西杂志》,这册书的体例与前两册大体相同。从今以后,也许会因为懒惰而停笔,所写的内容,就像《挥尘录》之三记载的内容那样直录也行;有时候又觉得虽然年迈但不能闲适,于是又提笔写了一些,就像《夷坚志》的丙志那样。乾隆壬子年六月,观弈道人记。

 

《隋书》载兰陵公主死殉后夫1,登于《列女传》之首。颇乖史法(祖君彦《檄隋文》称兰陵公主逼幸告终。盖欲甚炀帝之恶,当以史文为正)。沧州医者张作霖言:其乡有少妇,夫死未周岁辄嫁。越两岁,后夫又死,乃誓不再适,竟守志终身。尝问一邻妇病,邻妇忽瞋目作其前夫语曰:“尔甘为某守,不为我守何也?”少妇毅然对曰:“尔不以结发视我,三年曾无一肝鬲语,我安得为尔守!彼不以再醮轻我,两载之中,思深义重,我安得不为彼守!尔不自反,乃敢咎人耶?”鬼竟语塞而退。

此与兰陵公主事相类。盖亦豫让“众人遇我,众人报之;国士遇我,国士报之”之意也。然五伦之中,惟朋友以义合:不计较报施,厚道也;即计较报施,犹直道也。兄弟天属,已不可言报施;况君臣父子夫妇,义属三纲哉。渔洋山人作《豫让桥》诗曰:“国士桥边水,千年恨不穷;如闻柱厉叔3,死报莒敖公4。”自谓可以敦薄俗,斯言允矣。然柱厉叔以不见知而放逐,乃挺身死难,以愧人君不知其臣者(事见刘向《说苑》),是犹怨怼之意;特与君较是非,非为君捍社稷也。其事可风,其言则未协乎义。或记载者之失乎?

【注释】

1. 兰陵公主死殉后夫:兰陵公主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五女,初嫁王奉孝,王奉孝死后改嫁柳述,柳述死后自殉。

2. 豫让:豫让, 春秋战国时晋国人,是晋卿智瑶的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3. 柱厉叔:柱厉叔在莒国做官,他认为莒敖公不了解自己的才能,于是辞官到海滨隐居。后来莒敖公被乱臣贼子害死,柱厉叔告别朋友,自杀在莒敖公的墓前。

4. 莒敖公:又称莒敖穆公莒穆公,春秋时期莒国国君。

【译文】

《隋书》记载兰陵公主自杀为后夫殉葬,所以《列女传》把她列在第一篇。这种把野史当成正史记载的做法与传统史学相违背(祖君彦《檄隋文》说兰陵公主逼淫地位比自己低的男人而告终。这种说法大概是想夸大隋炀帝的恶行,还是应当以正史记载为正)。沧州有位名叫张作霖的医生,说有个少妇,丈夫死了不到一年就嫁人了。过了两年,后夫又死了,她就赌咒发誓不再改嫁,竟然守了一辈子。有一天她去看望邻居生病的女人。那个女人忽然瞪起眼睛,用少妇前夫的声调喝叱道:“你怎么甘心为后夫守节,竟不为我守?”她语气坚定地回答:“你不把我当作结发妻子,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你却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贴心的话,我凭什么为你守节?后夫不嫌我是二婚,结婚两年,夫妻恩爱,情深义重,我怎么能不为他守呢?你不扪心自问,反倒来责怪我?”鬼魂被问得无话可说,走了。

这个故事跟兰陵公主用死来缅怀后夫的故事差不多。这也和豫让曾说过的话一个意思:你以普通人待我,我也像普通人一样地对待你;你把我当作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我就以优秀来回报你。不过,在五常之中,只有朋友是以义相交的,朋友之间不讲报答,这就是厚道。就是讲求报答,也说得过去。兄弟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不能谈报答;更何况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在三纲之内。渔洋山人写了一首诗《豫让桥》中说:“国士桥边水,千年恨不穷;如闻柱厉叔,死报莒傲公。”他认为豫让的事迹可以敦睦世风,这种说法是对的。然而,柱厉叔因为不被国君了解而被放逐,但他挺身死难,足以使不了解臣子的君主惭愧。他的这种行动包含着不满和怨恨,只是为了与君王计较是非,而不是为了捍卫江山社稷。他的事迹可以传说,但他的话却不合乎教义。也许这是记叙者的过失吧?

 

江宁王金英,字菊庄,余壬午1分校所取士也。喜为诗,才力稍弱,然秀削不俗,颇近宋未四灵2。尝画艺菊小照,余戏仿其体格题之,有“以菊为名字,随花入画图”句,菊庄大喜。则所尚可知矣。撰有诗话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犹记其中一条云:江宁一废宅,壁上微有字迹。拂尘谛视,乃绝句五首。其一曰:“新绿渐长残红稀,美人泪清沾罗衣。蝴蝶不管春归否,只趁菜花黄处飞。”其二曰:“六朝3燕子年年来,朱雀桥4圮花不开。未须惆怅问王谢5,刘郎6一去何曾回。”其三曰:“荒池废馆芳草多,踏青年少时行歌。谯楼鼓动人去后,回风袅袅吹女萝7。”其四曰:“土花8漠漠围颓垣,中有桃叶桃根魂。夜深踏遍阶下月,可怜罗袜终无痕。”其五曰:“清明处处啼黄鹂,春风不上枯柳枝。惟应夹戺9双石兽,记汝曾挂黄金丝。”字极怪伟,不著姓名,不知为人语鬼语。余谓此福王10破灭以后前明故老之词也。

【注释】

1. 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

2. 宋未四灵:也称“永嘉四灵”,指南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3.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称为六朝。

4. 朱雀桥:即朱雀桁,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5. 王谢:魏晋南北朝望族王氏与谢氏的并称,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从北方南迁会稽大都市(今绍兴),人称“王谢

6. 刘郎: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7. 女萝: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

8. 土花:苔藓。

9. 戺(shì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门槛。

10. 福王:朱常洵(1586—1641),明神宗第三子,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崇桢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克洛阳,被执杀。

【译文】

江宁人王金英,字菊庄,是乾隆壬午年间我任同考官时录取的举人。他喜欢作诗,但才气稍弱。不过诗风清秀挺拔,不落俗套,与南宋的永嘉四灵很相近。他曾经画过一幅莳弄菊花的画像,我有意模仿他的诗风在画上题辞,其中有“以菊为名字,随花入画图”的句子,王金英很高兴。由此,他的爱好就可想而知了。他写过几卷诗话,还没有成书。岁月流逝,现在书稿不知流落到何方了。我还记得其中有一条说:江宁有一间废弃的住宅,墙壁上隐约有字迹。扫去灰尘,仔细辨认,原来是五首绝句。第一首:“新绿渐长残红稀,美人清泪沾罗衣。蝴蝶不管春归否,只趁菜花黄处飞。”第二首:“六朝燕子年年来,朱雀桥圮花不开。未须惆怅问王谢,刘郎一去何曾回。”第三首:“荒池废馆芳草多,踏青年少时行歌。谯楼鼓动人去后,回风袅袅吹女萝。”第四首:“土花漠漠围颓垣,中有桃叶桃根魂。夜深踏遍阶下月,可怜罗袜终无痕。”第五首:“清明处处啼黄鹂,春风不上枯柳枝。惟应夹焈双石兽,记汝曾挂黄金丝。”字迹雄健怪异,没有写上作者姓名,不知道是人的诗还是鬼的诗。我想,这是福王被歼灭之后,明朝遗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