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评注选摘(一) 作者:韩希明教授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14-12-01浏览次数:1390

 

《菜根谭》评注选摘(一) 作者:韩希明教授

修身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注释】

渡海浮囊:古时用牛皮或羊皮制成气囊,做渡海时的防溺工具,作用相当于救生圈。

罅漏:裂缝和漏穴。

假:凭借。

【评】

因为一念之差而办错了事,就会使你觉得所有行为都有过失,所以谨防差错就像渡海携带的气囊一样,容不得针尖大的一点裂缝;什么样的好事都做,才能使人一生无愧无悔,所以修身就像西方佛地的凌云宝树要靠众多的林木扶持一样,要多多积累善行。不论是在政治、军事,商业领域中,还是在个人生活的细小事情上,如果能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那么就算不能完全防止“多米诺效应”的发生,也可以把恶劣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个人或组织来说,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就能避免危机、事故或灾难的发生。但变化是渐进的,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日一日,一时一时,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很缓的斜坡走下来,人们很难察觉其递降的痕迹。正是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变化,警觉性不高的人很难预防。这种过程慢得自己不容易感知,别人也不易察觉。但越是这样越可怕,因为它往往被一些不起眼的事物所掩盖。正如《易经》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不是逐渐积累善德,不足以成就美名;一个人不是逐渐积累恶行,也不至于毁灭自己。只有多做善事,才能使自己品行的宝树凌云而立。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注释】

自高:自以为高尚。

结好:建立友好关系。

植节:树立节操。

【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只知道这不是真善,作恶生怕人知道便是大恶。有人说,当一个人把自己对别人的恩惠变成要对方服从的理由时,恩惠也就不叫恩惠;当把对别人的功绩变成要挟对方的资本时,功绩也就变成了别人的绊脚石,这固然很可恶;有的时候,人并不是故意要做得那么可恶,比如,自高胜人、要名结好、惊世骇俗、标新立异这些都不是为善者、施恩者、修业者、植节者刻意而为,都是无心夹带的结果,正因为其无心,所以要摈除就愈加困难。当此之时,务必要下定决心,清洗和斩除点点滴滴的渣滓和萌芽,才能显现出为善、施恩、修业、植节的本来意图。本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句话为很多人认同,这里,作者认为即便是无心的“小恶”也必须斩草除根,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剖析的细致,反映其见地的深刻和敏锐。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注释】

根烬:根,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这里是指残余。

执:坚持。这里是偏执的意思。

【评】

过去的错误和缺点不能保留而必须彻底去除,否则残余又有可能卷土重来,使人受制于世俗之情;对于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可是有一点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那就是,即便是现在看起来正确的也不能一味坚持,尤其是不能不分场合地坚持;不分情由的固执,往往会将原有的理智转化为某种强烈欲望的基础,那样害处其实更大。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注释】

粗浮意气:粗浮,粗野浮躁;意气,意志和气概。

骄矜辞色:骄矜,骄傲自大,傲慢;辞色,言语和表情。

【评】

道德修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里反复强调了反身修己:空闲的时候要检查自己有没有那些纷乱的欲望,忙碌的时候要检查自己有没有粗野浮躁的表现,顺利的时候检查有没有慢骄横的表情和言语,不顺利的时候要检查有没有一味怨天尤人。经常这样自我检点,才能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越来越少,来自个性缺陷的麻烦越来越少,这样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特别强调“省察克治” 的功夫。他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所谓“省察克治”,就是通过自我检查,克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思想和行为。王阳明认为,这种省察克治的功夫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平时要把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各种私利欲念一一搜索出来,甫有一念萌动,立即克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不可窝藏,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否则,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必将前功尽弃。这表明,作为人类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之一,自省是一个冷峻和庄严的行动过程,使人们的内心世界总是处于被认识、被追踪的境地,无法躲闪和回避,这样,就能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注释】

少:稍微,稍稍。

念:想法。

【评】

做事务必要脚踏实地,不要羡慕那些虚名,追求名望那是成不了正果的;在道德修养方面,想法却一定不要过于坐实于具体的得失,因为哪怕是稍稍计较功利,就落入了世俗的窠臼。这一虚一实从理论上说起来好分辨,要实际做到其实非常艰难的。有人说,人间有三苦三乐:一是得不到,所以痛苦;二是付出了许多代价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所以痛苦;三是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是那么的重要,所以痛苦。同时,人间也有三乐:一是得到了,所以快乐;二是付出了许多代价,最终得到了,并且它是值得的,所以快乐;三是很快地放弃了没有必要的负担,所以快乐。对名利适度的追求是人之常情,可是,过分地去追求名和利,则不可取。过度的功名利禄思想,将会使使人急躁、虚浮甚至躁狂,对策就是看淡名利。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注释】

惺:清醒。

【评】

洁身自好到底有多重要?不到一定的时候,人们是无法领悟的,人们总是到身陷狼狈时才会反省。若是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对于功名利禄任何时候都能想得清楚,做得清楚,就能保证一生都能平平安安,躲开明里暗里的各种冷枪暗箭,即便是有着天罗地网一般的威胁,也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儒学先哲重视自身修养,把修身看作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主张,如果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治理中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归咎于他人或外在的环境而是应该进行自我反省考虑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只有小人才立即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种以自我反省为起点的“修身”是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是一种自律的道德修养不是外在的强制而且这种“修身”是一种阶段性的、技能性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是长期的、持续一生的过程;同时还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这对于当前世界呼唤人返回自己的内心寻找失落于物质世界的人的本真情感与道德良知,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注释】

殊操:操,行为品行;殊操,即行为品行不一样的意思。

处一化齐:齐,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同时;同样;一起。这里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行为举止都不发生变化。

【评】

本来,人的行为举止随着客观情况而发生变化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而作为有学问的人也是这样就显得修养不够了。凡是有足够修养的人,他一定有足够的定力,即便是风平浪静他也能看得到生机勃勃,狂风暴雨中他也能寻得一份恬淡安然,动中沉潜静定,静里自有乾坤,这是怎样一番气象!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注释】

情识:感觉与知识,或指情欲,或指才情与识见。

银黄:白银和黄金。

【评】

大凡有学问的人,如果只是有明显的、一般世俗的人所有的那些毛病,比如露骨地表现为贪恋财物,这样的毛病就像是明珠混在了泥沙当中,要洗干净还相对容易一些。怕就怕有点学问的人有了毛病,他们用学识为自己粉饰、为自己辩护,就像明珠用黄金白银衬托着装饰着,很难分辨得出来,自然也就很难改正。明明白白的具体事情错了,还容易被发现,被排除;以知识和学问包裹起来的错误和缺点,想要克服和纠正就比较艰难了。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注释】

万有:万物的意思。

义理: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评】

人应当从这样两个方面来把握自己,一是虚,二是实。虚,就是要将自己看成是一个躯壳,只有把什么都看破了,才能虚心,虚心才能吸收那些做人处事的正确道理;实,就是要正视自己是一个生命的实体,有足够的能够应付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种种道理的知识储备,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内心充实,那些贪恋俗物的想法就不可能有位置了。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评】

说得够夸张的,十层甲、数斗尘!如此耸人听闻,只为了强调做人要真实,又强调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有多艰难。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注释】

完得心上之本:完本是指完全的本子,指书画碑帖或书籍等。这里是比喻要有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了心:了,彻见,洞晓。

【评】

有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才能说了解自己了;理解了有关人世间的常识,才相当于刚刚出生。了解自己不易,了解世界亦不易,正是诸多的不易,人生才有意义。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注释】

清夜:清净的夜晚。

【评】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不仅仅是评论有关人生计划的,同时也关乎品行修养。一旦有劣迹败行,尽管时过境迁,安静下来总难免会愧疚自责;年轻时丧失意志,留给晚年的回忆就会是徒然的悲伤了。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猛然转念哉!

【注释】

星渊:星,指天,相当于“天壤之别”,比喻差别大。

【评】

凡事若要成功,最关键的就是责任心。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是自己性命攸关,没有做不成做不好的,积累学问说起来空渺,若是象积攒财物那样处心积虑,就很实在,知道该怎样具体去做;道德修行看起来空洞,若是象求取功名那样目标明确,行动就有动力;把爱护妻子儿女的那份心用来孝顺父母,用保持官位的策略来保卫国家,就都能做到最好。放弃私利的、个人的、渺小的,致力于大事、公务,看起来只是想法、打算这个方面微小的一点差别,但是对于人品就是天壤之别了,不就是一转念的事情吗!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注释】

仓忙:匆忙。这里指仓皇失措。

【评】

想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仓皇失措,平时就需要深思熟虑,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想要在临死的时候从容安详,不因眷恋种种而痛苦不堪,平常的生活中所有有关物质或利益的事情就要看得轻。要求人们凡事要多想一步,而且总是往不利的、极端的那一面想过去,然后再来决定行止,固然体现了一种谋略智慧,但也不无消极之处。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注释】

愆:罪过,过失。

【评】

俗话说,绳从细处断。因为一念之差,就会把一辈子的好全都丢光了;只要是犯过一次罪孽,即便一辈子都注意检查纠正,都难以掩盖曾经有过的罪责。现代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常会提到“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道理也可以用来说明道德修行,如果不幸那一念之差是最短的那块短板,一桶水顿时就流泻干净了,说明人们务必事事谨慎、念念为善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