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梅研究员作“学术规范与学术写作”主题讲座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24-11-15浏览次数:65

(文学院  魏蒙蒙  报道)


为加强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提高学术写作水平,11月14日下午,文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杂志原副主编方梅作“学术规范与学术写作”主题讲座。文学院院长朱军、部分教师、学院全体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及其他学院数位研究生参加讲座。朱军主持。

方梅研究员首先深入剖析了学术规范的内涵。她表示,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学术伦理的具体体现,涵盖了学术机构或组织明文规定的政策及学术界普遍遵循的准则。她详细列举了论文作者可能面临的不端行为类型,包括观点剽窃、数据剽窃、图片和音频视频剽窃、研究(实验)方法剽窃、文字表述剽窃及整体剽窃。

方梅认为,在进行学术写作时应满足五点核心要求:一是准确,包括内容、格式、技术准确;二是清晰,表述需易于读者理解;三是简洁,紧扣主旨且有节制;四是一致,表述逻辑、层级、术语使用需自洽;五是适当,针对不同读者采用不同表述方式。在规范学术写作中的引用行为方面,方梅详细阐述了直接引用、间接引用、转引和自引的规范,并强调了引用时必须明确标注出处,以维护学术诚信。

方梅还分享了撰写摘要的实用建议。她指出,摘要应具备简洁性,同时要完整涵盖研究的关键信息,呈现自身的论点与结论。结论应是对整个内容核心要点的提炼与总结,这样才能让读者迅速把握研究的核心要点。

方梅在谈及期刊投稿时,特别提醒师生要留意所投期刊近五年来的文章趋势、热点议题以及其行文风格。她表示,关注热点议题,可使投稿内容更符合期刊的选题倾向;熟悉行文风格,则能让稿件更好地契合期刊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投稿的成功率。

主题分享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感兴趣话题提问。对于“如何判断引用文献中的重要文献”,方梅研究员解答,可从文献影响力(看被引用次数)和对研究方向的引导作用两方面判断。对于“论文能否出现‘我’‘我们’”,方梅研究员表示,在有争议文章中提出新观点或行文区分观点时可用“我们”,但在撰写摘要时要避免主观性的表述。

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也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与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